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43条规定,关键是看:1、签订协议时双方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;2、双方是否意思表示真实,即双方是否自愿,无欺诈、无胁迫或者无恶意串通的情形之下签订协议;3、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且不违背公序良俗。同时满足前述三个条件,原则上夫妻双方之间签订的协议是合法有效的,但如果签订协议时存在下列几种情形之一,则视为无效:
1、合同签订主体不合格(例如,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);
2、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协议(例如,签订阴阳合同,假离婚协议);
3、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或者违背公序良俗(例如,合同内容限制人身自由、违背家庭伦理等);
4、恶意串通,损害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利益(例如,夫妻间恶意串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,损害债权人利益);
5、合同中不合理免除己方责任、加重对方义务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(例如,免责条款中排除人身损害赔偿)
此外,对于在欺诈、胁迫、显失公平、重大误解或者乘人之危等情形下所签订的协议,受害方可以主张撤销该协议或者协议中某些条款,例如,一方是在另一方胁迫之下签订的离婚财产分割条款,可以起诉要求撤销该财产分割条款。
对于最常听到的夫妻之间签订的“若出轨,则净身出户”的“忠诚协议”,像这类型协议到底在法律上是否有效?只要符合《民法典》规定的行为能力、真实意思、内容合法三要件,原则上协议有效,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适用》中也明确: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,应由当事人本着诚信原则自觉自愿履行,法律并不禁止夫妻之间签订此类协议,但也不赋予此类协议强制执行力。虽然民法典也规定了夫妻间有忠诚义务,但“忠诚协议”的本质更多是道德约束,法律不宜强制干预,但如果忠诚协议明确限制人身权利或约定“净身出户”等极端财产惩罚条款,可能因显失公平或违反公序良俗被认定为无效。